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范蠡西施归隐在什么湖)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

每当笔者前往范蠡镇莘庄村,或者走访村民挖掘史料,或者观赏洛河风光之时,当年范蠡与西施在莘川地域经商济贫以及二人的爱情故事,就像洛水中泛起的神奇涟漪,顿时出现在眼前,而又久久不会消失。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城(今南阳淅川)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大商人。入卢(氏)之前,他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爱情故事。

青年时期,范蠡和文种入越,二人深得越王重用,范蠡为谋臣,文种为宰相。越王兵败降吴,文种守越,范蠡随越王勾践入吴。期间,范蠡为勾践摆脱困境倍受屈辱,出谋划策,化险为夷,终获释放。范蠡回到越国之后,与文种一起,同心同德辅助越王治理国家,以图东山再起。越王勾践居安思危,卧薪尝胆,立志报国,背水一战。十年之后,越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复仇。一天,勾践把范蠡喊去,说明心意,问其可否?范蠡回答:“不可。越国虽然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大有起色,但与吴国相比差得甚远,应从长计议,训练军队,等待时机。”另外,谏言:“吴王好色,除了用兵之外,可施‘美人计’也。”于是,勾践采纳范蠡建议,便让文种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

文种对越王忠心耿耿,毫不怠慢。他与随同跑了许多地方,但没有选到一位美女。后来,在返回途中的一个山脚路边,忽然发现两个砍柴女子长得非常标致,貌若天仙,楚楚动人。其中一位就是“貌美沈鱼”的西施,楚国人,其父被吴王杀害,自己流落到越国。文种说明用意,西施想到消灭吴王可为父报仇,当即答应。

文种把西施带给越王,越王大喜,夸其天香国色,定能让吴王夫差倾倒。然后,越王把西施交于范蠡教练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以及怎样行刺等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范蠡、西施两人一见钟情。期间,范蠡除了对西施一丝不苟精心指导外,常常传递秋波,卿卿我我,情意绵绵。

训练结束后,范蠡自告奋勇护送西施入吴,勾践不知内情,便欣然同意。从越国会稽(今浙江省杭州)起程,到吴国姑苏(今江苏苏州)大约二三百里,范蠡与西施竟然走了很长时间。除了途中阴雨连绵和继续训练耽误了一些时间外,二人含情脉脉,走走歇歇,游山玩水,自然常事。范蠡一到吴国即把西施献与吴王夫差。夫差不晓是计,喜出望外,神魂颠倒,大加赞美,并对范蠡大摆宴席,山珍海味,款待数日。范蠡、西施心心相印,难舍难分。至此一别,二人各居一方,日夜思念,食不甘味,盼望来日!

西施在吴国使尽解数,助纣为虐,使吴王淫奢骄逸,吃喝玩乐,不问朝政,挥金如土。首先,为自己修建了一个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姑苏台(办公地方),供其处理事务。接着,又建了难以数计的行宫,用于踏青郊游所用。此外,西施还让夫差耗去巨额资金,为己建造了一个金碧辉煌的“木娃宫”。

为了打鬼,借助钟馗。伍子胥是夫差的忠实大臣,在吴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灭吴,西施便用了“离间计”,进言夫差逼伍子胥自杀。子胥是楚国人,死时对吴王说:“君让臣死,臣不可不死,但死后请将眼剜掉挂到楚国城墙上,让我看着吴国是怎样灭亡的”。吴王昏庸不解,逼胥自杀。

十年期间,范蠡多次偷偷奔走于越吴两国,向西施传达越王授意,并取回西施提供的绝密情报。同时,二人假公济私,相约会面,立足现实,商议大计;着眼未来,勾画家庭。

十年之后,吴国苛政,人心向背,经济萧条,温饱难济,危在旦夕。当西施传来最后一份急报时,范蠡预感时机成熟,速报越王。越王勾践当即立断出兵伐吴,先是逼迫夫差自杀,接着杀了良相文种,最后又欲害立下赫赫大功的西施。勾践当了霸王,封范蠡为大将军。范蠡十分气愤,质问勾践:“你为何要杀西施?”勾践回答:“太迷人了。她能灭吴,也能灭越!”范蠡悲痛欲绝,决定与勾践分道扬镳!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范蠡认识到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安乐,便向越王“辞呈”返乡,勾践不准,范蠡便带上西施和一些金银细软悄悄乘船入齐。从此,改名换姓,开荒种地,引海煮盐,终成巨富。齐王得知后封他为相,范蠡不肯。

后来,范蠡弃齐东行,到了宋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县)定居下来,改名为“陶朱公”,置了田地,耕作养殖,经商有道,家财万贯。但是,他时常因思念家乡宛西而寝食不安。

晚年,他把生意交给长子经营,携西施顺着黄河而上,一边游山赏景,一边吟诗作赋。后经汴梁、郑州、洛阳、宜阳、洛宁,沿着洛河长途跋涉来到莘川,便在青山碧水、湖光荡漾的神禹导洛处东畔莘庄搭建茅舍安顿了下来。范蠡与西施商定,先是在当地开设店铺,做起购销山货生意,开创财源,增加人气;其次,引导村民开化思想,学习技术,务农经商,多种经营,很快使莘川地域商贾云集,门店林立,市场繁荣,商品颇多,成了闻名遐迩的商品集散地。其三,开通南北东西商道,促进商品广泛流通。当时,莘川之地,山大林密,洛水滔滔,交通闭塞,商品受阻。为了打开山门、促进商品流通、繁荣当地经济,范蠡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和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整修东从洛阳、西到商洛洛河航道。而后,范蠡出资打造商船,训练船工,把收购的木材、核桃、木耳、生漆等山货顺水运出,再将豫东集市上的食盐、布匹、铁器等逆水运回。另一方面,疏通南自襄阳、北抵内蒙旱路运输。范蠡慷慨解囊,动员民工,逢山开道,遇涧架桥,组织“马帮”和“挑夫”,把内蒙、山西的皮革、药材连同莘川的土特产品人挑畜驮到南方,再将襄阳、宛西的丝绸、麻油、草纸等运到莘川。在范蠡和西施的倡导和资助下,莘川地域百舸争流,“号子”不息,青山峡谷,响鞭悦耳,马蹄声声。沿途店铺、酒肆等应运而生,到处都是一派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

范蠡和西施在莘川经商期间,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增进合作、发展经济、繁荣市场和商品流通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勤劳善良、聪慧多谋的西施,不仅是范蠡的得力助手,而且把家乡江浙一带的植桑务农和纺织技术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莘川百姓,使不少贫困人家有了致富门路,不几年工夫,便成了殷实之家。

范蠡和西施感情至深,恩爱有加。二人经商之余,常常驾驭一叶轻舟,自由自在地划行在碧水幽谷之间,或近观鲤鱼跳跃、嬉水逗趣,或远眺白鹤亮翅,偎依缠绵。停船靠岸,或者登山望远,欣赏美景,抒发彼此之情,或者漫步乡间小道,时而拥抱,时而窃语。说不完的苦辣酸甜,道不尽的恩爱故事。

数十年间之后,范蠡和西施离开莘川,回到故乡宛西(今河南淅川)安度晚年。为了纪念范蠡和西施嘉言懿行,人们把范蠡当年经商的莘川村改名为“范蠡村”,把西施曾在洛河山河口一带游山玩水的地方称为“西施湖”。莘川百姓在范蠡和西施的恩施和影响下,致力于务农经商,发展经济,从此过上了社会安宁、路不拾遗、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

令人遗憾的是,数千年之后,竟然被人以范蠡的“蠡”字不易书写为由,将“蠡”字改为“里”字。这样一来,虽然“范里”比“蠡”好写了,但却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内涵,似乎范里已不是历史名人的范蠡,而与范蠡牛马不及,毫无关联!

而在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十分重视传承历史和发挥名人效益,就连生产的“应急灯”等不起眼的产品的商标都注册是“范蠡”。前些年,曾有人提议有关部门应尊重历史背景,尽快把“范里镇”的“里”字恢复为原来的“蠡”字。多少年过去了,却是不了了之。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范蠡和西施二人在莘川地域文明经商、解囊济贫的轶事以及二人的爱情故事,不仅脍炙人口,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而且已被载入有关史册。如今,范里镇正在打造以范蠡为名片的乡村旅游,范蠡的名人效应必然随之彰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范蠡西施归隐在什么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