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再看冯小刚王朔的各自境遇(人生逆转差距一目了然)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起有名的“京圈老炮”,现在很多人都会想到冯小刚,

但其实当年,有一位比冯小刚还要叱咤风云的人物,那就是王朔,

而且对于冯小刚来说,他能从一介美工师变成电影大腕,背后也离不开王朔,

王朔是冯小刚的“偶像”和“好哥们”,更是他可遇不可求的“贵人”。

上世纪90年代,冯小刚和王朔,一个握着笔,一个扛着摄像机,

共同开创了国产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留下了无数难以超越的作品,

然而26年后,再看两人的各自境遇,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曾经让冯小刚化身迷弟“抱大腿”的王朔,晚年却无比悲凉凄惨,

这两位“大佬”之间究竟有过怎样的恩怨情仇?为何他们的结局会截然相反?

01

1958年,北京大兴区和江苏南京的两户人家里,两个男婴分别呱呱坠地,

一个是冯小刚,一个是王朔,他们从一生下来就是天差地别,

冯小刚出生在破落的北京胡同里,是个地道的“胡同串子”,

他的父母都是极为普通的工人,上面还有个姐姐,一家人过着贫苦的日子,

在他7岁那年,父亲抛下了家中的妻儿,很快再娶了一个年轻夫人,

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一儿一女拉扯大,结果又被查出患有胃癌,

在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后,瘦得像一根风吹就倒的竹竿,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

母亲曾经对冯小刚说:“孩子,所有的苦难妈都替你受尽了,以后你一定会顺顺利利”,

幼年的冯小刚听完这话,心里很是难受,眼泪也在眼眶里止不住地打转,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做个有出息的人,让母亲跟着自己享受荣华富贵,

生活在这样贫苦的单亲家庭里,冯小刚从小就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嘲笑,

再加上长得磕碜难看,打满补丁的裤子、干瘪矮小的身材、一口发黄的大龅牙,

每次冯小刚出现在胡同口时,就会成为其他孩子欺负和孤立的对象。

那时冯小刚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扒在栅栏上看隔壁的大院子弟,

看他们踢球、拉手风琴、和女孩子们玩捉迷藏,他的眼里都是羡慕和渴望,

大院里的孩子都穿着干净的衣服,在宽敞的院子里奔跑,享受着各种优待,

而胡同里的孩子大多没有父母管教,每天在充满汗臭和污水的胡同里穿梭,

横在胡同和大院之间的这面栅栏,就像是隔开了两个世界的围墙,

毋庸置疑,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朔,就是冯小刚做梦都想成为的那种人。

王朔的家庭背景十分优越,父亲是部队军官,母亲是军医,

很小的时候,王朔跟着父母搬到了北京海淀区的军区大院里,

他就是冯小刚最羡慕的“大院子弟”,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且他还是个特别爱折腾得“顽主”,也是大院里的“扛把子”,

王朔性格乖张,从来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横行霸道,

经常惹出事来的王朔也没少被叫家长、写检讨书,但照样谁来都治不了他。

但在嚣张跋扈的背后,是王朔因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孤独的内心,

从他记事开始,父母就一直忙于工作很少见面,他才逐渐变得独立而叛逆,

他在后来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始终怀疑亲情,我不记得我爱过父母”,

但好在家里还有父亲留下的很多藏书,这些书籍丰富了王朔的精神世界,

他饱读诗书,也爱上了看书和写作,很早就开始尝试创作一些小说和散文。

中学毕业后,王朔被父亲安排到了青岛海军部队参军,当过卫生员和操舵手,

王朔在这段部队生涯中,唯一的收获就是充分发挥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他写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等待》,被刊登在了《解放军文艺》上,

随后他的写作才华也得到了编辑社的认可,王朔被借调过去当了编辑,

在短暂接触过文学工作后,不安分的王朔又投入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从部队退伍后的他当过医药销售、倒卖过手表、和朋友合伙开过烤鸭店,

但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在被残酷的现实生活反复碾压后,

王朔终于意识到,要想成功还是得做自己擅长的事——写小说。

1984年,王朔在《当代》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

这本带着浪漫主义基调的爱情小说,获得了《当代》文学新人奖,

王朔书中的主人公都是纵横情场的浪子,而小说又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

所以现实中的王朔也是个泡妞的高手,身边的莺莺燕燕换了一个接一个,

那年夏天,王朔经常拉着一群大院子弟,去北京舞蹈学院看年轻姑娘跳舞,

甜言蜜语加上大院子弟的出身,俘获了不少姑娘的芳心,其中就包括前妻沈旭佳,

她被一会幽默一会深沉的王朔深深迷住,尤其钦佩他能说会写的才华,两人坠入爱河。

与此同时,同样在北京城里闯荡的冯小刚就没那么顺利了,

在中学毕业后,冯小刚因为考不上大学而参了军,后来还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工团,

冯小刚和王朔一样,在骨子里都有种文青气质,还特别喜欢美术和绘画,

退伍后,冯小刚在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过工会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但冯小刚不甘心做一辈子小职员,选择出来单干,努力寻找进入影视圈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小刚在医院结识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郑晓龙,

头脑机灵、能说会道的冯小刚发挥了“拍马屁”的全部功力,把郑晓龙捧得天花乱坠,

郑晓龙一边被哄得开心,一边也觉得冯小刚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决定帮他一把,

1985年,冯小刚被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开始参与影视剧的拍摄,

可以说,郑晓龙就是冯小刚的第一个“贵人”,是他改变了冯小刚的命运。

02

1986年,对于冯小刚和王朔来说,都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王朔在《啄木鸟》上发表了中篇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这篇小说迅速在社会上掀起了阅读潮,书中的句子被无数文青争相摘抄,

同年发表的《橡皮人》也引起了巨大反响,第一个“王朔年”到来了,

他的文学风格戏谑调侃、通俗幽默,每一句人物对话都充满了尖锐的讽刺,

王朔一跃成为了“京圈”的风云人物,不少导演、演员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后来像姜文、赵宝刚、张元这些名导,都抢着要把他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

按理说,以冯小刚那时的名气和地位,根本挤不进王朔所在的“京圈”,

但人生就是这么凑巧,冯小刚很快借着郑晓龙抱上了王朔的“大腿”,

有一次在片场拍戏时,郑晓龙拿着本杂志边笑边骂,

好奇的冯小刚凑过去一看,发现郑晓龙正在看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

郑晓龙随口一提:“这是我哥们王朔”,冯小刚的眼睛立马就亮了,

那时王朔红遍了全国,也红到了冯小刚的心里,他正想尽办法要攀上这位“大佬”,

冯小刚问郑晓龙:“可以把他介绍给我认识吗?”郑晓龙说:“没问题”。

王朔至今还对第一次见冯小刚的那天记忆深刻,

在郑晓龙的牵线下,冯小刚终于在乱糟糟的家里见到了“偶像”王朔,

王朔一迈进屋子,冯小刚立马起身笑脸相迎,嘴里满是恭维和吹捧的话,

他还亲自下厨炒了两个王朔最爱吃的菜,一盘酱猪蹄,一盘麻椒鸡丝,

起初王朔对冯小刚并无好感,对冯小刚奉承自己的原因也心知肚明,

但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后,冯小刚趁着郑晓龙外出的空挡,果断抓住了王朔的手,

一边真挚地诉说着自己的崇拜之情,一边滔滔不绝地将王朔的书倒背如流。

原来冯小刚早就明白,自己只是个小美工,要想往上爬就只有削尖了脑袋,

在见王朔之前,冯小刚买来了他的两本代表作,日日夜夜地苦读硬记,

这才在王朔面前塑造出了一个“铁杆粉丝”的形象,好让对方接纳自己,

后来一段日子里,冯小刚为王朔“鞍前马后”,一口一个“王老师”地叫着,

他也不觉得这样是低声下气,反而说:“我的生存之道取决于取悦别人的程度”,

从此,冯小刚就抱上了王朔的“大腿”,两人成了称兄道弟的好哥们。

1988年,王朔再次迎来了爆发的一年,

他的四部小说《顽主》《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

全都在这一年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一部接一部地登上了大荧幕,

随着这些电影取得了热烈的反响,王朔在电影圈、文学圈的影响力也上升至空前绝后,

在小说创作上登峰造极后,王朔又把目光转向了剧本创作上,

他把京圈里的那些“大院子弟”朱晓平、海岩、莫言等人召集在一起,

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创作出了后来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

在九十年代,这部《渴望》成了中国电视史上一块难以超越的里程碑,

创下了超过90%的收视率,播出当年横扫各大颁奖舞台,拿奖拿到手软,

从小说家、电影编剧到电视剧编剧,王朔再一次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

他在京圈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海马影视创作中心”也在不断壮大,

1990年,他们开始策划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在王朔身边“效犬马之劳”的冯小刚一听,这不就是机会来了吗?

他立刻毛遂自荐写了2集剧本,交给了王朔和郑晓龙等人审阅,

在冯小刚的剧本功底得到认可后,王朔便正式把他带到了《编辑部的故事》的剧组,

可没想到剧组一开机就遇到了难题,几十万字的剧本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剧本全靠手写,正当众人犯难的时候,冯小刚再次挺身而出,

他发挥了当初背王朔小说时的记忆力,真的把剧本全部重写了一遍,

冯小刚立下了大功,王朔也很讲义气,把他的名字署在了编剧的第一位。

1993年,冯小刚仗着和王朔混得熟,又顺势提出了当导演的想法,

王朔就和郑晓龙打了招呼,让冯小刚当上《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

这是冯小刚的首部电视剧,一举夺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飞天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冯小刚“首战告捷”后,1994年,王朔又把他拉进了“好梦电影公司”,

同一年,王中军和王中磊俩兄弟也创办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这两组人马正轰轰烈烈地闯荡电影圈,都打算大干一场,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相反。

03

“好梦公司”成立后,许多人奔着王朔的名气,纷纷投资他们拍电影,

而王朔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只管剧本,拍摄和制作全交给了冯小刚,

冯小刚也过了一把导演的瘾,拍出了《永失我爱》《一地鸡毛》《冤家父子》等影片,

但这些片子都反响平平,冯小刚和王朔心情烦闷,只好各自扎进女人怀里寻求安慰,

那时,冯小刚在拍《大撒把》时结识了年轻漂亮的徐帆,但碍于还没和原配张娣离婚,

两人足足谈了8年“婚外恋”,直到1999年才名正言顺走到一起,

而王朔对待前妻就没那么“心软”了,在对兼具文艺和摇滚气质的徐静蕾一见钟情后,

王朔果断和前妻沈旭佳离了婚,跑去和徐静蕾爱得轰轰烈烈。

不知道是不是离开了“旺夫”的沈旭佳,王朔的事业突然遭遇迎头一棒,

1997年,《上海文学》刊登了一篇批判王朔的文章,意指他的小说思想低俗萎靡,

这篇文章迅速掀起了批判王朔的浪潮,许多妒忌过他的同行也纷纷落井下石,

那段时间,王朔写的书、参与的影片全都以“宣扬灰色主义”的名义被封杀,

被逼到尽头的“好梦公司”终于梦醒了,王朔本人也在国内无法立足,

在出走美国的前夜,王朔分别交代了两件事:一是让冯小刚“有机会活,就不要一起死”,二是嘱托好友千万要照顾好徐静蕾,一定要把她捧成角儿。

王朔这颗“大树”倒了,失去靠山的冯小刚哭得很是伤心,头发也一抓一把地掉,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王朔是走了,可他的作品还在啊”,顿时就又笑了,

那一年,冯小刚把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了电影《甲方乙方》,

电影上映后票房和口碑大获全胜,冯小刚也一跃成了国内商业片导演中的大腕,

当然,冯小刚在编剧一栏只署名了自己,这点王朔是不知道的,

这部电影靠着370万投资大赚了3000多万,在电影圈内一时风头无两,

从此之后,冯小刚靠着一年一部贺岁电影,拉开了“冯氏贺岁片”时代的序幕。

后来,王朔见风波平息回了国,事业一落千丈的他过得非常落魄,

冯小刚得知后脸上有点挂不住,便叫人给王朔送去了五万块钱的“稿费”,

结果此举激怒了这位昔日的好兄弟,王朔气得差点掀桌,连人带钱轰了出去,

虽然他的确交代过冯小刚要“独活”,电影不写他的名字可以理解,

但冯小刚连招呼都不带打一声,还用这五万块钱来羞辱人,实在是过分了,

王朔决定彻底和冯小刚划清界限,两人多年的交情算是破裂了。

然而此时的冯小刚已经是“京圈新贵”,稳坐在国内一线导演的宝座上,

对于早就身败名裂的王朔,他哪里还需要像当年那样处处讨好?

而且2000年,发展迅猛的华谊兄弟还向冯小刚抛出了“橄榄枝”,

冯小刚在攀上了华谊兄弟后,先后拍了《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等等电影,

每一部都票房大卖,冯小刚赚得盆满钵满,名气和地位也风生水起,

反观那几年的王朔,离婚后净身出户的他只能靠徐静蕾拍戏养活,

徐静蕾还用好几年的积蓄为王朔买了一栋别墅,说:“想给他一个配得上身份的家”。

在那之后,王朔几乎从电影圈销声匿迹,重新当起了小说家,

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于是打算下足功夫捧红徐静蕾,

王朔还曾发言:“在我死后所有钱都留给徐静蕾”,两人爱得那叫一个死去活来,

然而2004年,两人不知为何还是分手了,王朔再次变成了“孤家寡人”。

但他和冯小刚的恩怨似乎还没结束,在小说《玩的就是心跳》里,

王朔写了个“冯裤子”的角色,借以暗讽和痛骂冯小刚“欺下媚上”,只会溜须拍马、捧高踩低,大导演冯小刚从此有了“冯裤子”这个外号,这脸面算是丢大了,

不过冯小刚却并不在意,因为如今的他和王朔的地位已经判若云泥,

他没必要再和王朔闹翻,哪怕能维持表面上的和气,也可以彰显他名导的气度,

而且说不定以后还得再用王朔写的剧本呢。

04

如今,冯小刚和王朔都已过花甲之年,两人的生活天差地别,

曾经桀骜不驯的王朔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眼睛里多了几分饱经沧桑的温和,

许久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他,过上了在家养猫、一星期出一次门买菜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虽是闲云野鹤,但对于当年那么高傲张扬的王朔来说,多少也有点落寞,

更别提他现在是“孤家寡人”,至今还是孤身一人。

而另一头,冯小刚的晚年生活就要丰富多彩极了,

他依旧以一线导演的身份活跃在电影圈中,身边还有妻子徐帆陪伴,

不仅身家过亿,在国内和美国洛杉矶都有好几栋豪宅别墅,可以轮着去度假,

而且在圈内呼风唤雨的他,身边围绕着一群编剧和演员,根本不会感到寂寞,

当年出身破落胡同的冯小刚终于“翻了身”,过上了有出息的生活,

王朔和冯小刚的结局,就这样在命运的捉弄和安排下,实现了“轮流转”,

当年就像来自“两个世界”的他们,现在却过得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不知道曾经被冯小刚羡慕着的王朔,如今会不会反过来羡慕冯小刚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再看冯小刚王朔的各自境遇(人生逆转差距一目了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