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研究发现:运动难不是懒,而是大脑一直在阻挠……

方应 分享 时间:

很多人都曾信誓旦旦要好好运动,结果下班就觉得累、吃完饭开始犯困、天气不好改日再练……每天都有各种理由,锻炼计划一拖再拖。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开启运动模式难不是因为懒,而是大脑在阻挠。

大脑为什么“拒绝”运动?《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以及专家观点,教你如何将锻炼坚持到底。

受访专家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运动心理学教授 毛志雄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张一民

运动难可能是“身不由脑”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刊文介绍,除了身体限制和健康问题,开始运动还有一个重要障碍:大脑不希望我们进行体育锻炼。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现象。通过与大脑活动监测器相连,参与者可控制一个数字化身,他们被要求将电脑屏幕上的久坐行为图像移到身体活动图像上。

研究人员发现,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脑力,这表明大脑有一种自动倾向,即选择放松而不是运动。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反复验证,比如,人们总是选择乘自动扶梯而不是走楼梯。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运动心理学教授毛志雄解释,这一现象与大脑的决策系统有关。人脑有两个决策系统:

一是快系统,即无意识的系统,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凭直觉对眼前状况给出反应;

二是慢系统,即有意识的系统,该系统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评价、思考,最后作出理性决定。

​人类大脑默认的决策系统是快系统,而非慢系统。

情感、记忆及长期生活经验中积累的“锻炼苦”、“锻炼累”、“锻炼费时间”等无意识冲动,往往抢在慢系统进行理性判断之前做出决策,阻碍人们启动或坚持锻炼。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知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却迟迟不付诸行动或难以坚持。

如何让大脑爱上运动

如何逆势而行、让大脑鼓励我们去运动呢?毛志雄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给自己积极暗示

运动过程中提醒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可通过调整锻炼强度和改进锻炼技巧来避免。

不断给自己激励,运动后能获得更加放松、快乐的感受,以及体质改善、抵抗力变强等各种健康益处。

2.增加运动体验

重新定义“锻炼”,将运动当作日常活动而非竞技性、高强度项目,可从快走、爬楼梯,或者爬山、骑行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开始,再逐步加时加量。

研究显示,人在进行运动后,脑垂体会分泌类吗啡物质内啡肽,让人心情舒畅

通过运动强化这一积极反馈有利养成锻炼习惯,可逐渐改变情感、记忆中关于运动的消极认识。

3.“分心法”转移注意力

用互动性运动游戏、运动时听音乐和看视频等方式,将注意力更多指向运动的积极因素,如美感、成就感、力量感,以此分散运动中痛苦、疲惫的感觉。

本文转载仅用于传播阅读,如原作者不希望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