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马谡之死的真正原因(马谡是被陷害的吗)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谡死亡之谜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自负自大又言语浮夸的马谡最终丢了街亭,粮道尽失,已无任何作战条件的蜀军选择了撤退。一直在诸葛亮手下学习兵法的马谡为何会如此惨败,自掘坟墓、自断水源、自断后路的做法屡屡犯兵家大忌。副将王平百般劝阻,马谡仍一意孤行。刘备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像一个诅咒一样降临了下来,街亭大败,马谡下狱,流传广泛的说法是马谡最后被诸葛亮所杀,可对于马谡的结局,《三国志》中却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记载

“谡逃亡,郎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意思非常明确,马谡失了街亭之后并没有回去认罪,而是选择了逃跑,向朗知道马谡要逃亡的消息却隐瞒不举报,诸葛亮十分痛恨他,于是免掉了向朗的官职,回到了成都。基于此种说法,民间又衍生出了很多传说,比如说逃跑之后的马谡化名为宁随,跟随在姜维手下,继续北伐。这个说法见于《三国演义》,小说情节不必当真,可作茶余饭后的笑料。

失掉街亭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败,马谡所犯过错实在巨大,所以陈寿在著《三国志》时并未给马谡立传,而是把他的大部分事迹放在了《马良传》中。《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

“谡下狱病故,亮为之流涕”

意思是马谡到狱中生了大病,去世了。也就是《马良传》是说马谡连被杀的机会都没有,而是自己生病而死。还有一个记载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挥泪斩马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说法是: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马谡最终还是被处斩了。

以上三种说法都出自陈寿之手,同一本书,同一个作者,对同一个人的记载呈现出三种不一样的说法,可是在《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中明明记载着:

“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可见,诸葛亮确实下达过处斩马谡的命令,由此可以推断,马谡一定是在狱中,因为人在狱中,才可以下达处斩的命令,人如果都不在,那么下达命令之后斩谁呢?

表面上看起来互相矛盾的三种说法,内在也许存在着某种关联。猜测之:可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马谡在失去街亭之后,无奈退军,知道失败后果严重性的马谡畏罪潜逃,而丞相长史向朗不管是出于爱惜人才、痛不下心还是其他啥原因隐瞒了马谡逃跑的消息,后被免职。最终马谡还是被缉拿归案,缉拿之后诸葛亮下达了处斩命令,还未等到处以极刑的马谡却病死在狱中。

三种说法之所以看起来矛盾,可能是因为陈寿在著《三国志》时,考虑的对象、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马谡因何被杀

那么也就是说马谡就算不生病而亡也会被处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马谡又为何成为了必死之人呢?

据《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中的记载,马谡写信给诸葛亮: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可见诸葛亮是把马谡当作干儿子对待的,可是处斩的命令确实是诸葛亮下达的,他忍心对自己的干儿子下手吗?那么马谡就一定该杀吗?培养一个人才在当时人才奇缺的诸葛亮时期的蜀汉政府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就出战了主帅,这确实太过于牵强。

这就要诸葛亮的执政风格上来了,刘备去世后,刘禅继承了皇位,但实际掌权人是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政府中实行法治,他主持制定了《蜀科》,在里面规定了对蜀地土著豪强采取抑制的措施,因而引起了土著豪强们强烈的不满和抵制,法正曾经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写道:按照主、客关系,还是应该多施恩德,把刑罚放宽些。可见在当时的蜀汉政府中,虽然人人都奉公守法,但是大家都过得非常的憋屈。诸葛亮执法严明,人人平等的态度也让大家没有闲话可讲,回到马谡的问题上来,作为诸葛亮干儿子的马谡在此种情况的政府之下犯了重罪,诸葛亮为了避嫌,更加会秉公办理,只好处斩马谡,这就是为啥诸葛亮会哭,因为他也无能为力,当一个人身上的担子过重的时候,他的某些决定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利益与得失了,所以马谡是一定被杀的,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马谡也算是诸葛亮政治上的牺牲品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马谡之死的真正原因(马谡是被陷害的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