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煮三国加盟多少钱(天子到底有何用)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王朝摇摇欲坠。汉灵帝归天后,他的儿子汉少帝刘辩继位,后董卓乱政,废少帝而立陈留王为帝,这就是东汉王朝最后的皇帝汉献帝刘协。皇帝看似风光,但是到了汉献帝这里,却真的是生不如死,完全成为了傀儡。先是董卓,董卓死后,又被李傕郭汜劫持,与其说是皇帝,还不如说是人质,一个皇帝做到像汉献帝这样,也是够可以的了。

后来几经战争和辗转,在杨奉、董承的协助下,汉献帝摆脱了李傕郭汜的劫持,回到了残破不堪的洛阳。当时惨到什么程度?《三国演义》说“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皇帝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上朝的地方都是临时搭的棚子,百官上朝也只能站在都是荆棘的地方,可以说完全不像个朝廷的样子。可能有人会说,就这样的皇帝,还有什么用呢?

当时的各路诸侯都在争夺地盘,根本没把这个落魄皇帝放在心上。但是有两股势力动起了汉献帝的心思,这两股势力同时也是距离汉献帝最近的两个诸侯,这就是曹操和袁绍。

我们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在曹操这么做之前,袁绍阵营就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要迎奉汉献帝,这个人就是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这一段在《三国演义》里并没有说,但在《后汉书 · 袁绍传》里就有记载。沮授认为袁绍已经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冀、幽、并、青四州,如果这个时候迎奉汉献帝,“挟天子而令诸侯,穠士马以讨不庭”,将“无敌于天下”。对于这个建议,袁绍并没有反对,但袁绍另外的谋士郭图和武将淳于琼却反对,他们认为汉献帝已经非常窘迫,扶起他要废很大力气,当时正是诸侯抢地盘的时候,谁抢到地盘谁就是老大,更何况迎奉汉献帝将来还会受制于朝廷,反而不利。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袁绍之所以没有鲜明的表态,恐怕原因有两个:第一,当时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的时候,袁绍就强烈反对,如今又要迎奉他,有悖他当时的政治初衷,让自己下不来台;第二,袁绍当时已经是各路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一支,不把这样一个皇帝放在眼里,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说明他更多的还是把郭图的意见听进去了,他认为争夺地盘更实际些。

曹操这边,当他知道汉献帝的车驾到了洛阳的时候,就召集谋士武将商讨此事。他的重要谋士荀彧就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听了后大喜,随即便奉召前往洛阳迎接汉献帝。

同样是对待汉献帝,为什么曹操与袁绍的态度正好相反呢?第一,曹操属于新军阀,不比袁绍、刘表、孙坚、公孙瓒等老军阀,他的根基还比较浅,如果不这么做,他在军事上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他急需占领道德高地,获得政治上的优势;第二,迎奉汉献帝,这样可以争取上层知识分子的支持,包括荀彧、荀攸、程昱、刘晔、孔融等人,这点其实十分关键,没有这个阶层的支持,你就是一介武夫,成不了大事,我在前面也讲过;第三,前面讲过曹操的出身不好,是宦官的后代,所以他也需要给自己一个比较正统的地位为他今后的发展服务,而袁绍出身高大上,四世三公,家世显赫,门生故吏众多,身份已经很高了,不在乎多这一点,更何况汉献帝现在又那么狼狈。

“挟天子以令诸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战略,曾几何时,所谓的战略管理也曾经是很热门的课题。那么战略和战术到底哪个更重要?与其说曹操比袁绍更有长远的政治眼光,更有战略头脑,倒不如说曹操比袁绍更需要汉献帝,如果后面的官渡之战曹操战败,恐怕“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不值得一提了。所以,所谓的袁绍目光短浅一说,其实也是后人事后诸葛亮而已,因为官渡之战曹操到最后已经快坚持不下去了,如果不是袁绍战术上频频失误,曹操未必能全胜。在西方管理中,领导是管理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的管理中,领导与管理是两个不同并且独立的概念,而且领导高于管理。古代皇帝只干三件事:祭祀、战争、生小孩。曹操作为领导,他也只需要做好三件事:站在道德高度、最后决定权和培养部属,剩下的交给下面去做就好,这就叫战略,就叫布局,这几点曹操的确比袁绍做的要好,后面会慢慢讲到。

说到这里,有个主要人物一直没怎么提,就是刘备。当时天下这么乱,刘备这个时候在干什么?我们下次再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煮三国加盟多少钱(天子到底有何用)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