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多难(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方应 分享 时间: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的长度单、重量单位、体积单位都不统一,商鞅变法以后,全国统一了度量衡。规定1标准尺约合今0.23米,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从秦朝开始,历朝度量衡都全国统一,一直沿袭至今。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说到哪个皇帝地位最高,哪个皇帝最出名,莫过于帝制的创造者,首次把四分五裂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统一成为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每一项工程的规模都非常巨大,今天重点说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以及在当时那个时代,统一度量衡是多么重大的一项工程!

秦朝统一一个度量衡,为什么历史要这样大夸特夸,各位条友完全没有思考过统一度量衡有多难,千万不要用现代人所处的环境去思考古代。我们就来看下,有多难,我能说得让你怀疑人生,让你感觉这件事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我们的始皇帝,他做到了!

这件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422位皇帝中只有始皇帝能完成。完成统一度量衡主要围绕两个问题:第一是定标准,第二是执行。首先定标准,现在国际单位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国际单位定义的每一次改革都是人类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体现;

但是在两千年前的秦朝,要定标准,首先谁来定?始皇帝自己不可能,第一他没时间,第二他也不懂单位,皇帝命令既然下了,下面就得有专人来研究这个事,也就是李斯丞相为首的这一班官员,单位必须方便生活、生产和使用,如果把一米定成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以不可以,但是没有人用,就像你量房子的高度,

你不会用公里来计算一样,那就得有专业的人来提意见,把商人找来问问他们买东西过程怎么算最方便,把工匠找来问问他们打造兵器的时候怎么量长度,然后只问咸阳的商人和工匠肯定是不行的,六国故地的遗老遗少各有各的习惯,

还得把这些地方的人,也都找一遍,调查情况。按现在来说呢,一份政令从征求意见到形成具体的文稿,一两年可能就过去了。始皇帝所在的20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别说形成文稿了,各郡县的书面意见从各地到咸阳就得一到两年时间。

然后我们再来说执行,这个就更加困难了,始皇帝发出一个命令,各级郡县就会乖乖地执行吗?如果你这样想啊,说明我党和我国政府的执行力强到让所有人都认为令行禁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仅以我国为例,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市1200个县,4万个左右的乡村、街道,村呢,大概就有180万上下,这样一条政令,从首都出发,首先传到各省委书记和各省长的手中,然后每个省在传达到各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手中,然后再由市传到区县,曲线再传到街道,街道再传到村,这是现在的命令传达方式。

我们把场景换到秦始皇那个时代,诏令从咸阳出发第一个问题来了,谁去发?现在是有专线网络,专线电话,敲敲键盘,2000多年前的古代可没有这玩意儿,只能用人去送。那么这个人是否可靠?

他有没有可能半路偷偷把诏令给换了,或者是疏忽大意把诏令给丢了?这就得有个特别的措施来封装诏令,制定丢失和私改诏令的惩罚,这样去送诏令的人,才会小心翼翼把秦始皇的诏令当回事。然后是诏令从咸阳出发了。

第二个问题来了,走哪条路?秦朝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导航系统,条友们想象一下,现在关掉手机,把你扔到任意一个地方,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开车回来,你怎么办?看着眼前四通八达的路口,你怎么知道哪一条是往哪里走呢?秦朝的人也一样,于是秦始皇组织各地修建了直道,直道系统发挥了作用,每条直道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确定的,驿卒很容易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诏令终于上了郡县的路。

第三个问题来了,秦代没有汽车,只有马,人要吃饭,马要吃草,吃的从哪里来?现代的高速公路都有服务区,所以驿站系统安排上保证马能够吃饱,驿卒有地方过夜,直至完成任务。

驿卒到了驿站求见郡守,紧接着第四个问题又来了,你说见就见吗?条友们现在去省政府说我要见省委书记,你看门卫放不放你进去?最近看电视剧“人世间”,进省委大楼得有条子,你说你是咸阳来的信使,我还说我是大秦丞相李斯呢。郡守大人忙得很,你有证据吗?于是驿卒必须有相应的识别标志,要么是装束,要么是信物;总而言之,得让人一看就不敢拦。驿卒终于看见了郡守大人呈了秦始皇的圣旨。

第五个问题就来了,郡守拿到圣旨,他可以选择执行或者不执行,你会问,这还用选吗?不执行圣旨难道不要命啦?那你得看这个圣旨是什么,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对什么人下的。

慈禧太后当初对万国宣战,东南各省总督巡抚搞了个东南互保,说宣战诏书是乱命,李鸿章直接说绝不奉诏,然后呢,没然后了,慈禧太后还不是得好吃好喝的伺候,李中堂指望他帮忙撑着大清这风雨飘摇的破屋子;

说白了,对中央的威信有要求,始皇帝的威信是奋六世之余横扫六合积累下来的,修长城立金人封禅泰山巡游天下,这才使他树立起赫赫的威信,这很有点像经济学里的信心,这玩意很玄,没法说,但他偏偏是整个市场的基础,只有人们有信心,那一切都好说,可是如果没有信心了呢,那就山崩海啸。

诏令到了,信心有了,郡守怎么传递给下面的人去执行,2000多年前的秦代,有几个人识字,讲难听点,那会儿基本只有当官的识字,官府写个告示贴出去?老百姓看着你弯弯绕绕画了一大堆刻的文字,你讲的是个啥子哦,而且那会纸都还没有发明,

连始皇帝批阅奏折都是竹简,于是秦朝主要的宣传方式必定是口耳相传。郡守开始往下派任务,某某你去那个乡,某某你去那个镇,不得有误。这些人到了基层的地方,准备继续往下下派任务。

第七个问题来了,在郡里,大伙儿都认识你给郡守的,属于市级公务员。可是到下面的乡镇村子里,老百姓认识你是谁吗?你进了村子,狗都不认识,你搞不好,狗这一关你都过不去,你必须得叫上刘邦。

一开始当亭长的这帮人,这帮人才是地面上大家都熟悉的面孔,得让他们给你宣导,你说话是不管用的,他们说话才管用,你自己讲一遍,他们跟着念一遍,老百姓这才知道,哦,这是上头的意思,以后单位统一了,你可以拍拍屁股,回去给卷大人交差了。

第八个问题又来了,三皇五帝到如今都没变过,始皇帝在咸阳说要统一度量衡,他说统一就统一么?我家这地方一斤就是七两,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起就是,就是这么做买卖,你突然改成一斤十六两,我上菜市场买菜,还得在脑子里算一遍,很麻烦,我才懒得改,于是就得有人在菜市场继续贯彻皇帝的意志,

盯着大伙讨价还价的过程,给每一个还没听到圣旨的人,再念一遍,甚至卖米的不准用老单位标价,否则罚你的钱,买米的也不准用老单位砍价,否则打你板子。

而且命令层层下达到这100多万村长,每个人都能上心去守着菜市场吗?那四万多乡长能盯住这100多万村长?如果盯不住,那面临的就是一纸空文,那国家也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上面玩上面的,下面玩下面的。

秦始皇所统一下的中国,百姓免去战争灾难,可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并且始皇帝在2000多年干成了让天下万民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如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看,始皇帝必定是千古第一帝!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