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太史慈是什么时候突然成为刘繇的部下(太史慈是谁的部将)

方应 分享 时间:

现在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在三国时代,一个将军领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下属,一种是客军。

比如像张辽这种,他旗下的军队有自己的亲兵,但是军队本质上是曹操的,他必须要听曹操的命令,曹操也有权调动张辽的职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客军。

所谓客军就是说,我帮你干活,我也有自己的独立部队,我对于你的命令也有权拒绝,这就是客军。客军将领一般来说都是小诸侯,他们实力不够强,所以要挂名依附在大诸侯的下面。

驻扎在宛城的张绣、到处寄居的刘备,南渡的孙策,都是这种情况。

寄居的客军由于有比较庞大的亲卫队,所以客军将领也会特别注意保重自己的独立性,防止被大诸侯吞并。

比如历史上朱灵,他的部队就被于禁吞并过

曹操经常恼恨朱灵,欲夺其兵权。曹操因为于禁有威重,遣于禁引数十骑,赍令书,往朱灵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 此后,再也没有曹操启用朱灵领兵的记载。回到题主的问题,太史慈就是这样的情况。

太史慈早年干了一件牛逼的事情,导致自己在东莱郡一带很出名,这件事,我愿意称之为“太史慈撕对手奏章事件”。

北海郡距离东莱郡并不远,所以太史慈的侠义之名也就传到了孔融耳朵里,孔融敬重这样的侠士,又恰好知道太史慈因为“撕对手奏章事件”躲在辽东,所以多次派人关怀太史慈的母亲,还送出各种衣食。

等到“撕对手奏章事件”风声过去后,太史慈从辽东回来,知道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所以跑过去救孔融。这种行为只能称之为“义”不能称之为投靠。

放在这里,孔融就不是太史慈的上司,太史慈也不是孔融的下属,而且事成之后,太史慈还离开了孔融,告诉了母亲,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报是报答,而不是报效。

《三国志》太史慈传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

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

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

太史慈对于自己跟孔融的关系,他就有很清晰的认识,他跟刘备是这么说的:“我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

你看太史慈自己都说了,我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如果太史慈是孔融的下属,根本就不会这么说。

说完了太史慈义救孔融,太史慈投奔刘繇,倒是真真切切的事情,这里是太史慈的第二站,为什么投刘繇呢,因为两个人是老乡,而且太史慈也确确实实的做了刘繇的部下。不过刘繇对于太史慈不感冒,准确的说大材小用。

《三国志》: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