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黄肠题凑是什么墓葬方式(黄肠题凑是什么意思)

方应 分享 时间:

黄肠题凑:流行于汉代的特殊葬制,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所谓“黄肠”,颜师古注引苏林的说法即黄心的柏木,就是去皮后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题凑”是一种葬式。

历史文献中有“黄肠题凑”一词,但记载过于空泛,也没有人见过实物,历代学者们只能去猜测。直到1974年,在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村发现了西汉广阳王刘建的墓,“黄肠题凑”才露出了真容。

大葆台汉墓的挖掘,揭开了“黄肠题凑的神秘面纱,千古之谜被解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黄肠题凑”是古代的一种葬具,通俗地讲,就是古人在坟墓中棺椁的四周,用木条堆垒起来一圈框形围墙,这圈木围墙就叫“黄肠题凑”。”

为什么这圈木围墙被称为“黄肠题凑”?首先,这些木条不是来源于普通的木材,而是用侧柏的树芯做成的,侧柏的树心是黄色的,形似肠,将其剖出制成短木条,被称为“黄肠”。

那么“题凑”是什么意思呢?“题”《说文解字》解释为“额也”,《小尔雅》解释为“头也”,“题”的本义是额头的意思,如标题、题目等。

所以“题凑”中的“题”是头的意思,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题,徒低反,头也。凑,七豆反,聚也”,“凑”是汇聚的意思。这些黄色的柏木条的摆放方式是:统一头向内、尾朝外,呈辐辏状堆垒于梓棺周围,从里面向外看,这些柏木条的头都向内凑在了一起,所以被称为“题凑”。

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是由15880根长0.9米、截面为10厘米见方的柏木组成,每根重约8.1公斤,最重的32公斤,柏木层层垒叠,形成框形木围墙。木围墙共30层,3米高,周长42米,约122立方米。

木围墙的南面正中有一个宽3.8米、高3米的门,门上装铺首衔环。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蔚为壮观,显示了2000多年前工匠高超的创造才能。

“黄肠题凑”属于高级墓室,只有皇帝、诸王、公主及其配偶才能享用,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汉书·霍光传》记载,拥立汉宣帝刘询有大功的西汉重臣霍光,死后朝廷就赐予了“黄肠题凑各一具”。

“黄肠题凑”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吕氏春秋∙节葬篇》称:“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西汉是 “黄肠题凑”墓的鼎盛时期,现在所见到的“黄肠题凑”墓,大多是西汉时期的。

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用了15880根柏木,可见营造一具“黄肠题凑”耗费木材十分惊人,而柏木生长周期长,再生困难。所以,随着柏木资源的急剧损耗,西汉后期的“黄肠题凑”制度已经难以为继了。

《后汉书·礼志》载:“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到了东汉时期,不得不以石制的“黄肠”来代替柏木制的“黄肠”。所以,自东汉以后,“黄肠题凑”墓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