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

方应 分享 时间: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盛唐长安街上人来人往,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盛唐山水田园中,鸟鸣声声,万木争荣。冬去春来,有一青衣,他从灯市繁华处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心中那片自由的天地,从此星辉作伴,他是一生不曾踏入仕途的“孟山人”孟浩然。

孟浩然,出生在盛唐时期的一个书香之家,少时与其弟共同习剑读书,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一段习武的经历,才让他以后的隐居之路多了些侠士的洒脱和淡然。可是,在这个人才济济花好月圆的时空里,他是为何从烟火人间走向隐逸山林不归之处呢?

1.鹿门山前旧友惜别

他的隐逸之所,在鹿门山,一个汉末隐士携家隐居的归隐圣地。景龙二年前后,他与鹿门山初遇,便已为之倾倒,三年之后,隐居于鹿门山。

或许有人会说他值此风华正茂却隐居山水,为何不去往大道求取功名?其实满腹才华的他也曾有过入仕之志,还记得那年与他一同隐居鹿门山的好友张子容要进京赶考,他赠诗一首。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唐·孟浩然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

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

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落日余晖下鸟鸣三两声,在这山野之中话别,纵使依依不舍万千叮咛,奈何此路非彼路,仕途难料,他乡风雨。不同于其他山水诗词的境界开阔和美好,这首词所展现的是山林的艰苦和对好友的不舍。细细读来,其实他们,并非来此徒享自然风光不问世事,之所以隐居于此,还为的是抛开杂念闭门苦读,以求他日一举夺魁。

后来,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友人张子容成功考取功名,也许这触动了孟浩然,他离开了鹿门山,开始了自己的求索之路。此后的十年间,他独自一人辞亲远行,走过山和水,他广交朋友,一次次的会友赴宴总是希望有机会接近公卿名流,得他们引荐跻身朝堂。

2.十年风雨仕途渺茫

庙堂有多远,才子笔墨间。十年时间里,展现才华的诗也作了,公卿名流也拜谒了,但他仍然一无所获,失意的困苦和清贫的生活似乎是他的常态。也许时间太过蹉跎,他终于决定亲赴长安通过科举考试来争取功名。可是得偿所愿又谈何容易?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寂寞墙院空空自归,究竟是俗世难料还是知己难寻,难道真的只有那遥远缥缈的山林才是归处吗?每日外出忙忙碌碌结果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前路迷雾难消,诗人万般无奈下发出了如此感慨。

为了那一丝的仕途希望,诗人整日奔波,但一路辗转徒余失意和辛酸,最终他还是告诉自己甘守寂寞,归隐他处,可是甘愿的背后又有多少的不愿呢?

应进不中后的孟浩然选择离开长安,此后访名山游胜水,作诗会友,彻底坐实了他山水田园诗人的名号。

3.兜兜转转心安之处

鹿门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怎么就让诗人在大千世界盛唐繁华中如此迷恋呢?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日落时分晚霞安静的铺在天边,这时从山寺里传出的钟声回响在整个山林,打破了这一方寂静,思绪才得重回眼前。渡口处人来人往,诗人也要乘坐一叶扁舟返回鹿门。月光温婉,山也缠绵,鹿门的山和树好似把人拉进了庞公隐居处,大约只有相似的人才能真正的和这山林有此境遇吧。

天色渐晚,行人在渡头忙着回家,因此喧闹声不断,诗人自己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但来路相同归处迥异,他们返回家中,那里炊烟渐起灯火团圆,反观自己独自一人回到鹿门,那个小径幽幽山也沉默的隐居之所,有洒脱有寂寥也有无奈。

这首诗作于诗人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还记得初遇时的他是如何的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心中有天地身旁有知音。如今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鹿门山还是那个鹿门山,林木茂盛,人烟难觅,眼前的人也依旧是那个人,但那颗心是否一如当初,也许只有夜半时分的鹿门山知晓。

梦里归处,心心念念,但前路迷雾,难解难消,潇洒孟山人,倘若无缘,鹿门山里自一方天地。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