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简单说明(龙场悟道王阳明悟到了什么道理)

方应 分享 时间:

1504年,三十三岁的王阳明与好友湛若水开班讲课,大家互相讨论,教学相长。1506年,他得罪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被杖责四十,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

在那荒芜人烟、鸟不拉屎的地方,他静下心来,回忆往事。

1508年的一天半夜,王阳明忽然从梦中醒来,大呼小叫地说:“我明白了,做圣人的道理,应从内心求取,以前于执着于从事物中推演,真是大大的错误啊!”

这个故事被称为“龙场悟道”,咱们看他到底悟出来了什么: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所有的道理都在心上,心即理,何必求诸于外?当你看到幼童掉入井中,自然会萌生救他的想法,难道还用别人教吗?

当一个人看到飞禽走兽的悲鸣时,会不忍直视,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他看到太多的人,遵循程朱理学的要求,先花半辈子时间格物致知,研习经典,等真正用的时候,又半懂不懂,毫无章法,嘴上功夫天下第一,实际做事啥都弄不成。鉴于这种情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无论是朱熹,还是陆象山,他们都认为知和行是有先后次序的,先有知后有行,而王阳明的观点是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没有行过的知不是真的知,知、行是一体两面,即知行合一。

王阳明称自己的学问为心学,心有良知,天理即人心,一切学问都可求诸于内心,而人有欲望,会掩盖良知,所以“存天理,去人欲”依然是必要的。

修身就是修心,在各种欲望面前都能不动心,那就是至高的境界了。王阳明悟道之后,便向弟子们宣讲他的心学。很快,他拥有了一大帮支持者。

王阳明的心学是不是也只是“嘴上功夫”呢?很快,他有了实践的机会,皇帝派他到江西剿匪。

那儿的匪患很严重,他们啸聚山林,占山为王,官兵来围剿时就化整为零,躲在山沟沟里,官兵一走,他们就重新出来,为害一方,政府多次围剿,都无功而返。

王阳明来了之后,就开始施展他的心学功夫了。所谓心学,应用到军事上,以攻心为上。王阳明作为心学创始人,可以说是摸透了人心。

他第一个对付的土匪头子,叫詹师富,这哥们手下有上万人,在官兵中还有卧底,王阳明明察秋毫,先放假消息说自己初来乍到,先休息几个月再打,待詹师富放松警惕后,秘密用兵,将其一举击溃。

还有一个土匪头子叫陈曰能,他的根据地全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王阳明故伎重演,先放假消息说不打,然后突然袭击,陈曰能也倒下了。

又有一个土匪头子叫谢志山,他是个人物,喜读兵法,结交天下豪杰,自称“征南王”,在众多土匪中名头很响。

当他听说王阳明靠“诈术”剿匪时,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兵强马壮,那是实打实的,待王阳明率兵攻寨时,他一看,尽是些老弱病残,于是开门出战。

他想给王阳明一点颜色看看,哪知这正是王阳明的诱敌之计。

因为这个城寨人数众多,又易守难攻,所以王阳明派出弱旅,引蛇出洞,再派精锐将其一举包围,打得谢志山抱头鼠窜,投奔了另一个土匪蓝天凤。

打蓝天凤时,王阳明写了几封招降信,这在土匪中引起巨大波澜,有人主战,有人主降,人心已乱,王阳明轻易的拿下了蓝天凤。

还有个叫高快马的,看到王阳明收拾了一个又一个土匪,他自己吓得东躲西藏,都快疯了,也被王阳明拿下。

池仲容,是所有土匪中势力最大的,这个人也是个好汉。

他本是良民,但官逼民反,他率众起义,队伍发展到上万人,自称“金龙霸王”,明王朝曾先后两次调集数万官兵围剿,均遭惨败溃退,金龙霸王声名远播。

对付他,王阳明首先写信招降。池仲容看到土匪们一个个被王阳明灭掉后,心中有些忐忑,降还是不降,心中摇摆不定,最后经不起王阳明的蛊惑,带着大小头目四五十人来到城中。

王阳明好吃好喝款待,但当王阳明问他何时率众归降时,他又打哈哈,称要考虑考虑,于是被早埋伏好的官兵一举拿下,这些大小头目当天即被处决,王阳明趁他们群龙无首,收拾了这伙土匪。

就这样,王阳明用了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荡平了江西多年的匪患。

有人认为王阳明纯属耍诈,靠阴招把这帮子土匪玩得团团转,但王阳明认为自己的法宝就是不动心,土匪们心潮澎湃,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他们浮想联翩。

王阳明心学的目标就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他做事的出发点就是良知。

土匪们不是一点良知没有,他们也有,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对的,所以当他们遇到王阳明时,才会六神无主、心荡神移。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