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古代义庄是什么意思(关于义庄的真实历史介绍)

方应 分享 时间:

说起"义庄",多数人不禁头皮发麻,联想到的都是一些恐怖的画面。

比如林正英的僵尸片里面的义庄,还有一些查案破案的电视剧里面也常常会提到义庄,义庄基本上来说就是古代停尸房的代名词。那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义庄,是中国古代宗族所有之田产,始于北宋年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

这是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

义庄有八九百年的漫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义庄的产生根源于宋代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在时代背景下慈善组织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范氏义庄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始于宋代范仲淹在苏州建立的范氏义庄。

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房选一名子弟共同掌管,义庄所得租米按人口分给本族男女,族人嫁娶、丧葬、赴科举考试等都可得到一定资助。

以后范氏子孙又不断增补修改规章,使义庄得以延续扩大,到南宋理宗时,范氏义庄达三千多亩。

两宋官员纷纷仿效,在各地建立了一些义庄,有的扩大为赈济本地穷苦百姓。与义田相类似的族产,还有义屋、义学、义冢等。新的家族制度陆续形成,其影响远及明清。

华氏义庄

史载,荡口华氏第二十二世孙华进思,国学生,累积致富,拥有土地2200多亩,独置义田一千三百四十亩赡族,创建义庄。

进思无子,侄儿公弼为嗣,乃蘅芳、世芳之五世祖。公弼继承父志,移建义庄于所居之右,即通常所说的华氏义庄(老义庄)。

而新义庄,为清代光绪初年,荡口镇巨族华芬远捐义田两千余亩建立华芬义庄,即以后通称的华氏新义庄。此外,荡口还有徐义庄、钱义庄、襄义庄,因此荡口号称“江南第一义庄”。

义庄,一般是为本族贫寒子弟提供助学的地方,如华氏义庄的“果育鸿模小学”;又为本族贫寒之家提供可资接待之处,也可以领取钱粮。

义庄一词从宋朝发展至清朝,才变成了停尸或者存放骨灰的场所。比较著名的有:

广州韶关的广府义庄

广府义庄和旧时候其他义庄一样,分为“太平间”和“长生屋”。“太平间”自不用说,停放遗体的地方,“长生屋”就是堆放棺材的。

以前,从南番顺过来韶关做生意、开铺头的人很多,从当年东堤的广富新街和老东街可见其繁华。

在那时候,很多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当自己死在异乡,都希望死后能够运回家乡安葬。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广府义庄的存在。

然而,在抗战时期,“广府义庄”被国民党占用并改造为第七战区的监狱。进入这暗无天日的牢房,周围用铁皮封闭,常年不见一点阳光。

牢房里环境极恶劣,粪便横流,臭气熏天,加上伙食又如狗食,被关在这里很多强壮的人都不杀而病亡。

当时人死后,尸体就排放在院中空坪里,有时几天没人来将尸体拉走,臭不可闻,有时干脆将尸体扔下河里,简直毫无人性。

东华义庄

东华义庄是由香港东华三院于1875年成立的义庄。

在香港开埠早期,当时广东各县市及海外有不少人来港打工,如不幸身故,因为没有雪房,尸体容易腐烂发臭,于是先行入殓再暂厝义庄,待后人来港才移回乡。

义庄现时设于香港岛薄扶林沙湾大口环道。由于楼群建于不同时期,建筑具掺杂中西特色。

1960年代是该义庄的全盛期,当时义庄内共有灵柩600具,骨殖逾8000副。

当火葬在香港普及后,寄厝的棺木及骨殖陆续减少,2006年初,义庄共有灵柩71件,骨殖115件及骨灰21件,义庄每月租金50至400元不等。

曾寄厝的人包括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广东军阀陈炯明、香港富豪李兆基之父李介甫及富商林百欣、银行家廖创兴、周生生珠宝金行创办人周君任。

而东华医院创院总理之一邓鉴之夫妇于1906年及1915年离世后,骨灰现 在仍然寄放在该处,入庄期已达100年之久。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