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汉海网,带你进入知识的海洋!

关于家的意义是什么(古代人和现代人对家都是如何诠释的)

方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要:首先“家”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春节回家过年,到处是拿着大包小包急匆匆的人群,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是家的驱使,那是家人的期盼。

  家,是什么?每个人有都有自己的诠释。但无论古今中外,“家”的观念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想让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关于“家”,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字典》解读:会意字,由“宀”和“豕”上下组合而成。“宀”,表示为房屋;“豕”,指猪,本意指猪舍,后引申为人住的房子;一说是上古时的人在屋内养猪是在定居后,因此家的本义是指人们定居后的住所。

  “家”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人们必须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

  远古时期,人没有定居之时,过着游猎生活,而在游猎的过程中,抓到了野猪,就把捉来的猪绑在山洞里,与人同居一洞。这样以来,人也因训化猪而定居下来,不再游猎,所以家取音为枷,即枷锁。

  人在给猪带上有形的枷锁的同时,也给自己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自己再也没有游猎时那样自由了。

  另外,家音佳,即定居下来,比游猎好;家,音家,即从此以后,安家成了首要任务;不管这些依据是否被全部猜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于家的认知是深刻而全面的,同时对于家的重视也是不比拟的。

  “家”是人们心灵最美好的归宿,一起聆听古代诗人对”家“的描述: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歌声;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的影子,有人说: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 ;有人说:家庭是生活的港湾。

  首先“家”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春节回家过年,到处是拿着大包小包急匆匆的人群,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是家的驱使,那是家人的期盼。

  其次,家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放松身心的地方。它不用太华丽,也不用太规矩,所以,无论我们在社会上怎样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在工作中怎样辛苦劳累,回到家,放下自己的面具,来一个“葛优躺”就会得到休息和缓解,恢复应有的精神。

  再次,家是一份感情的寄托、一个心灵的牵绊。它不用太大,却能容纳全部家人;它的人口有可能不多,但有家人理解、支持,这是最理想的,也是家庭应该有的特征。

  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在何处,心中有家,就会有一种牵挂,一份思念,一种感动,就会惦记着早日回家。

  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不仅仅是一处房子,几件家具;不单单指一个能睡觉,能吃饭的处所;家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和依托,是给我——*安稳的归处。

  以前,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现在,爱人和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你不回家的时候,有人牵挂。你晚一点回家的时候,有人等候。饿的时候,回家有香香的饭菜,晚上回家的时候,抬头就看见了那为你守候的灯光。这就是家!

  我的家乡是燕山腹地的一个山城,虽然紧邻京津,但是目前还未开通直达的高铁、高速,所以不管怎么走都会费些周折。

  我从2011年开始,基本在外地漂泊,每3个月才有一次回家休假的机会。每到此时,我就早早收拾好行囊,算计着归家的日子,然后马不停蹄地踏上回家的征途。

  每次回家都好像一场“战斗”,有时遇到堵车,在路上往往要耽搁5、6个小时才能到家。一路颠簸,到家后身体仿佛要散架似的。但是每一次回家,都会让我归心似箭,乐此不疲!

  家,对每个*意义非凡。家是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精神休憩的港湾,是个人情感的依托。在崇尚人文精神与世俗生活的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高的地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家的意义是什么(古代人和现代人对家都是如何诠释的)

微信扫码分享